张剑赴各县区对“双百千万”行动和文创产品研发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表时间:2018-11-08 11:11 10月29日至11月2日,市文广局调研员张剑、市非遗中心主任杜建君一行深入各县区就文化惠民小分队行动和文创产品创意开发等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督查调研。督查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看“示范点”、开展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详细了解了各县区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及文创产品研发生产等情况,并就今后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市文广局调研员张剑参观岷县十里乡文化站) (督查组与安定区文广局及文化馆、美术馆相关人员座谈交流) 督查组认为:各县区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政治站位入手,高度重视“双百千万”文化惠民行动的实施,结合各自优势,精准、精细、精微推动文化在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的作用,将公共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较好地完成了市文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督查组参观陇西县面塑文创产品) 根据督查中发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督查组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各县区要及时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把“双百千万”文化惠民行动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并力求在以后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二、各县区要进一步发挥好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力求均衡发展;三、各县区文化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利用“三区”等各类人才资源,力求为广大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四、“双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惠及大众的民生工程,各县区要不断坚持文化在“扶志”“扶贫”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便利免费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市非遗中心主任杜建君参观岷县灰陶文创产品) 督查组先后深入临洮马家窑彩陶小镇文创集市、渭源彩绘泥塑文创展示中心、岷县中药材加工制作就业工坊、岷县灰陶制作传习所、岷县铜铝铸造示范点、洮砚加工制作传习所、漳县奇石展览馆、陇西靛坪大曲传习所、陇西谢记银饰加工形象店、通渭干模铸造产品研发中心、通渭非遗文创产品展销中心、安定剪纸艺术馆等十多家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形象示范点和非遗传习所进行观摩调研,对各县区在文创产品研发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县区的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二是有一大批民间传统工艺大师;三是有一定的产业雏形,不少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都靠一技之长发了家、致了富,也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机会;四是艺术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漳县的盐画、安定的木工制作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而获得了国家专利;渭源的彩绘泥塑、临洮的陶艺制作、定西剪纸、陇西银饰加工、岷县的洮砚等无一不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五是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文创意识初步形成。 (督查组参观渭源县玉器文创产品) 督查组就今后全市的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工作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各县区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创工作的认识,将文创产品研发与“扶贫”有机统一,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二是针对现有文创产品原创性东西较多,但衍生创意性产品缺乏的实际,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生产地域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烈,能真正走入大众生活的文化创意产品,将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到最大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现有业态形式,使目前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的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转变为联手共创,抱团发展,以形成合力和品牌效应;四是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学习他人成功的销售及管理经验;五是要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为产品打造新颖独特的外包装,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消费者;六是要建立电商销售平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督查组参观渭源县泥塑文创产品) 图/文:石红霞 编辑:杨晓雷 审批:杜建君
文章分类:
最新动态
|